改革開放邁入第六年的緬甸,在紀錄片導演林麗芳的鏡頭下,不是新聞常見的軍民衝突,而是緬甸眾生平靜且和善的日常,讓人看見不一樣的緬甸。

 
 

在我旅行過的30個國家中,緬甸是唯一一個自助旅行非常安全、輕鬆的國家,沒有自助經驗的人去也絕對沒問題。在當地,實在無法聯想到在台灣看到的緬甸。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緬甸人的性情,十分溫和友善。遇到任何困難,不分男女老少都會幫你。

但那種「友善」跟日本或歐洲人不太一樣,不是來自教養,更像是心中有「神」——緬甸人九成都信佛教,內心散發出謙卑溫和的特質。

我去年12月出發,一個月玩了四個地方,從仰光開始,一路往北到蒲甘、第二大城「瓦城」曼德勒,最後到了茵萊湖。

 

在茵萊湖區的鳥水鎮,古老理髮店的小女孩,臉上塗著緬甸特有的天然防曬美容品「特納卡」。

享受仰光的攤販美食

四個地方之中,仰光還是最熱鬧的。棋盤式的市區,市場攤販多元。唐人街上,竹筒飯、芭蕉、野菜、魚、雞、甘蔗汁隨處可見,還有便宜好吃的「豬肉串串燒」,大鍋裡燉滷了豬頭皮、豬耳朵、粉腸,川燙、加辣醬後,用竹籤串起。

物價相當便宜,一碗像陽春麵的小碗麵,只要二十塊台幣。受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影響,緬甸人也愛喝茶,享受生活的餘韻。一大壺跟大理普洱茶很像的綠茶,只要十元台幣,郊區甚至只要五元。從印度來的咖哩雞料理也常見。一餐花一百元台幣,就能吃得很不錯。

特別的是,到處都有賣花。緬甸雖普遍貧窮,但賣魚的、賣麵的人,籃子、餐盤旁一定要插一束小花,這是屬於緬甸的浪漫與生活的美感。與軍政府及泰緬邊境的爭戰形成對比,像是花與槍桿子共存的國度。

在緬甸,生活很辛苦但也很簡單。一大清早,許多臉上塗著鵝黃色「特納卡」(黃香楝樹皮製成的防曬粉)的婦女,就會帶著自家剛做好、熱騰騰的紫色、白色糯米糰上街賣;也有人扛著三塊紅磚,就在路邊升火烤糯米,做起小生意。

每個人都在微笑,隨意又自在,像是在說「我做我能做的工作,賺點小錢,也能好好過日子」,沒人會因此投向異樣眼光。旅行一個月以來,我從沒看過流浪漢和乞丐,這可能也是原因吧!

緬甸人愛花,在仰光的傳統市場,賣麵的小攤旁也會插上一束花。

月光慢行,登高望千佛萬塔

緬甸也是光的國度。來到緬甸最大佛寺大金塔,陽光穿過雲層而下的光景,像神的感召,讓人十分平靜;第二大城曼德勒的烏本橋,是世界最長、最古老的柚木橋,橋上的日落餘暉,被譽為世界最浪漫的夕陽。

還有從仰光搭一個多小時飛機就可抵達的蒲甘,擁有著名的日出美景。清晨五點,天還暗著,我就搭上馬車,在月光下伴著達達的馬蹄聲,來到一千多年前建造、上下共五層的瑞山陀塔。它位在平原中心,達瑪央吉塔等寺廟環繞,因此成為觀賞日出、日落最好的地方。

我最喜歡在蒲甘的日子,除了看日出之外,還能騎腳踏車去追夕陽。逛村莊、古蹟,都是騎車十幾分鐘內可以到的地方。

世界上最浪漫的夕陽,就在緬甸第二大城曼德勒。烏本橋是世界最長、最古老的柚木橋。

緬甸中部古城蒲甘,遺留了上萬座大大小小的佛塔, 號稱「萬塔之城」。在瑞雷杜佛塔上,最適合看日出。

在湖邊古廟逗貓

往西飛到茵萊湖,又是新的風景。

不同於其他地方的水泥房,茵萊湖多是水上人家、竹子房,還會在湖上種田、種玉米。

每家都有船,以河流為路,出去就坐船。可以在河邊洗澡、洗衣服、刷牙;漁夫也維持著百年的單腳駕船捕魚方式,孩子則在家門口小河撈小魚。到茵萊湖一日遊,會經過一間古廟──鄂杯喬寺,養了很多會跳起來吃東西的貓,因此也被稱作「跳貓寺」,一群小貓們隨意穿梭在大殿中,也是一奇景。

茵萊湖的漁夫,依舊維持著傳統漁法,單腳駕船捕魚。

茵萊湖邊的鄂杯喬寺,養了十多隻貓,讓許多觀光客慕名前來。這座因貓聞名的百年古寺,又被暱稱為跳貓寺。

保持純樸,與時俱進

旅途中幫助我的緬甸人很多,從咬牙幫我解開腳踏車鎖的小男生、笑著幫我扛重行李的老先生、邀我共進家常晚餐的旅行業者,到旅館服務員幾乎「有求必應」的友善,但我一開始總懷疑對方想牟利,讓我相當慚愧。

我也見證了緬甸開放後的變化:基礎設施還沒跟上,人人已拿著智慧型手機當低頭族,連三輪車伕、和尚也不例外;西方外國人很多,酒吧、咖啡館也多了。

如果緬甸在開放後還能保留人民性情的純樸、善良,環境也能保持的很好,又進步,這該多好。就像人一樣,保有自己的風格,又能與時俱進,這是我對緬甸未來的期盼,也是這趟旅程帶給自己的期許。(責任編輯:洪家寧)

在曼德勒寶迦雅柚木寺裡昏暗光線下,學童仍開心上課。

2010年,亞洲最後一塊經濟處女地緬甸,正式對外開放。走向自由民主的道路上,緬甸社會也伴隨著騷動與不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ouchihsun 的頭像
    chouchihsun

    chouchihsun的部落格

    chouchih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