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多項雲端服務的Google,近年開始力拚雲事業,找來「虛擬機女王」葛林、史丹佛AI專家李飛飛助陣,在雲市場攻城掠地,從亞馬遜、微軟手中搶下大咖客戶。

三月八日,早上才剛過七點,排隊人龍已經出現在舊金山市中心最大的展場——莫斯康展覽中心(Moscone Cen-ter),西座外牆高高秀出「Google Next」。當地報紙《舊金山紀事報》上,「Google Next」就佔了四版廣告。

媒體人、分析師、全球各企業員工等超過一萬人,湧向Google第二年舉辦的雲端平台(Google Cloud Platform)使用者大會。

今年參加人數,是去年的五倍,現場包括滙豐銀行、思愛普軟體系統(SAP)、高露潔、eBay、家得寶(Home Depot)、迪士尼、威訊通信(Verizon)等跨產業大型客戶,皆出席相挺,打破Google雲端無大企業客戶的魔咒。

經過一年整併雲端事業,Google向世界證明,未來不想只單靠廣告收益,雲端事業是玩真的,特別是耕耘企業客戶。

Google成立控股公司Alphabet後,旗下金雞母Google亟需在原本最大塊的廣告業務之外,尋求另一支成長支腳,Google執行長皮蔡(Sundar Pichai)投入資源,努力衝刺雲端業務。

有趣的是,Google很早就有雲端概念的產品服務,包括Gmail、Google Drive等,但分散在各單位各自為政,沒有經營企業客戶的想法。但兩年前,Google進行雲端相關產品及服務的整併,成立雲端事業部,但規模仍落後亞馬遜AWS和微軟。

「二○一六年我們已經有不錯的基礎,二○一七年將會有更強的表現,擁有最好的AI和機器學習(ML,Machine learning)技術,是Google發展雲端的優勢,」鎂光燈聚焦站在台上的一名金色短髮女性,自信滿滿地面對台下超過一萬名聽眾。

她正是Google雲端事業的最高負責人,雲端資深副總裁葛林(Diane Greene)。

祕密武器一

虛擬機女王:葛林

根據市調機構「協同研究組織」(Synergy Research Group)調查,Google的雲端基礎架構服務,到二○一五年,全球只有五%的低市佔率。但一六年七月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包含雲端計算服務的「其他」項營收,總和比去年同期上漲三三%。《彭博》分析師認為,這和葛林大半年積極推動Google內部雲端相關業務併購有關。

「二○一五年末,葛林的加入,讓Google的雲端業務有很長足的成長,」皮蔡在Next二○一七大會上公開讚揚。

這位「葛林」是誰?

這名扛起Google雲端大旗的葛林,台灣人極為陌生,但她在矽谷是一號傳奇人物。

葛林是造船結構工程師出身,會駕船,還設計過船舶和風帆。來到矽谷後,她共同創辦了企業雲端儲存軟體大廠VMware,還兼任執行長,VMware在其任內高價出售給易安信(EMC)。她是少數享有矽谷明星光環的女性,被稱為「虛擬機女王」。

她離開VMware後,二○一二年加入Google董事會,創辦了企業開發平台軟體公司Bebop,兩年前Google收購了Bebop,等於將包括葛林在內的團隊納入Google,將Bebop的開發工具整合到Google的Android、Chromebook、Google Cloud Platform基礎架構和服務等,正式讓葛林掌理Google雲端事業的人事變革浮出檯面。

她負責整合包括Google for Work、Google Cloud Platform及Google Apps在內的雲端業務,和產品、工程開發及行銷業務。

會促成這樣的人事案,有一段有趣的插曲。

剛進入Google不久,喜歡狗的葛林,和家住附近的Google第八號員工——掌管Google全球資料中心、雲端基礎架構的資深副總裁赫斯雷(Urs Hölzle),常一起溜狗而成為好朋友。

葛林當時常和赫斯雷討論,了解Google想發展企業雲端事業。兩位雲端專家就開始邊討論,邊物色適合掌理的人選。

「當年VMware改變單一虛擬伺服器在企業的角色,帶來革命性改變,這是Google此刻需要的,葛林恰好有經驗,」赫斯雷說。

「他們一直沒有找到適合的人選,我最後答應說,好,我來做,」有堅強企業雲端經驗的葛林,在科技媒體《TechCrunch》上透露。

但Google全速跨入企業雲端業務的目的是什麼?為何非跨入企業雲端不可?

AI、ML當武器 強攻龍頭

「Google的目標,就是瞄準業界龍頭亞馬遜網路服務(A WS),」國內雲端伺服器廠威聯通科技(QNAP)總經理張明智分析。

「未來社會人工智慧(AI)化,企業運算需求只會更高,做高速、精準的分析會有很高的利潤,」張明智分析Google想以AI以及ML上的技術優勢,加上雲端服務的低廉價格,分食龍頭AWS的市場。

祕密武器二

史丹佛AI專家:李飛飛

為了拉大在AI和ML技術上的距離,Google除了之前併購英國AI與ML公司DeepMind,葛林還從史丹佛大學,挖來AI實驗室主任李飛飛,擔任雲端AI與ML首席科學家。

李飛飛曾在史丹佛研究出「ImageNet」,可對大量圖像進行快速和準確識別的「數據庫」,幾乎已是主流企業和學界的標準。

在大會現場,李飛飛現場發表了運用她「ImageNet」技術強化的「雲端影音智慧應用程式介面」(Cloud Video Intelligence API)。

該技術是一重大突破,凸顯Google的機器深度學習(DL,Deep Learning),已不只完成圖片或語音、文字辨識,還能精準標示每段影音中鎖定物件出現的時間點,並可以挖掘出同類型影音內容,進行建議和推薦。

譬如搜尋「狗」,資料庫中所有出現「狗」的相關影音都會被標示出來,且出現在影片中哪個位置也會標示。完成搜尋及建議,只花了兩秒左右。

這代表Google的AI程式已可辨識出影像中的「狗」,而不僅僅靠關鍵字。

也難怪,有台灣網友看到李飛飛在Next的網路直播,立刻震驚表示,這個用Youtube大量影片庫訓練出的應用程式介面(API),是Google深厚視覺辨識技術和機器深度學習的展現。

但AWS在市場耕耘近十年,是目前亞馬遜集團中最賺錢的金雞母,其市佔率比微軟、Google和IBM三家加起來的還大。

「Google過去強打免費,不注重客服,企業客戶在品牌、可靠度和安全上要求較高,後進市場會有機會嗎?」歐美媒體紛紛質疑即便有AI和ML,Google獲取雲端客戶的速度夠快嗎?

「葛林將會改變Google的狀況,她和Bebop的工程師團隊,會為Google注入一堆企業軟體的DNA,」前VMware技術長哈羅德觀察,他曾在葛林手下工作。

工程師性格的葛林,針對Google發展雲端的弱項,務實地著手補強。

首先,是整頓組織。她把雲端相關產品的開發、設計、行銷,整合到單一把雨傘之下。她在最頂端,每週和團隊討論,甚至辯論,讓資源運用更為有效。

再來,葛林很清楚Google不擅長經營企業客戶。她改變Google銷售和行銷的方式,和客戶建立「伙伴關係」。

「客戶將事業轉移至雲端其實是個賭注。Google認為這樣的託付已經超越『消費者/賣家』,更像合作伙伴,」葛林說。

葛林攻法:和客戶做「伙伴」

她設計了一組團隊,定期和客戶碰面,貼近客戶以確保Google建立的雲端是客戶要的,包括提供客製化、即時的的工程支援。

「我們花了十二到十五個月,雇用上千個人逐步建立團隊,來和客戶建立伙伴關係,」Google雲端客戶總裁蘇卡(Tariq Shaukat)說。

葛林過去兩年和企業客戶「搏感情」,逐漸出現成效。

去年,美國家庭裝修零售巨頭家得寶,與火紅的擴增實境(AR)遊戲《精靈寶可夢Go》(Pokémon Go)的訂單都被Google雲端拿下。另一個指標案,就是瑞典音樂串流大廠Spoti-fy,因為覺得Google雲端服務讓工作更有效率,而擁抱Google雲端服務,也意味AWS、微軟等對手,在這場搶客戶大戰中落敗。

今年的Next大會,更多跨產業大企業現身挺Google。

像迪士尼就將五百個專案放在Google雲端上,用AI工具強化新的銷售方式。eBay則將一億個銷售目錄,放上Google雲端平台。

滙豐銀行半年前將資料搬到Google雲端,將AI技術應用在防範洗錢犯罪或風險預測。

除了技術和效能,價格是許多企業考量,特別是中小企業。

「我們去年發表一款Voice遊戲,就是使用Google雲端平台,因為預期高峰會有超過百萬使用者,另外一個重點是,Google比較便宜,」從台灣飛到舊金山,參加Next二○一七大會的雷亞遊戲執行長游名揚說。

就連葛林自己都曾開玩笑說,「我們應該做一件T恤,上頭寫著:高品質、低成本的雲服務。」

再現雲端業的Android傳奇

資安問題頻傳,外界除了對Google雲端平台的安全性提出質疑外,也有認為葛林主導下的Google雲端跑得不夠快,難打下AWS已豎立的高牆。

「AWS和微軟是雲端基礎架構的全球領導者,Google雲端平台只是挑戰者,」顧問公司顧能(Gartner)研究總監曾劭清分析。

然而,這場雲端賽局令人想起智慧手機剛崛起的時候。

「iPhone在○七年出現創造智慧手機的需求,Android雖然晚出,卻也變成單一最受歡迎的作業系統,」Google資深副總裁赫斯雷說,「我們希望成為雲端業的Android。」

對Google來說,雲端已經點火,就全力衝刺了。

-------------------------

Google技術基礎架構資深副總裁 赫斯雷:

雲端收入要在2020年超過廣告

「目前還有95%的資料還沒上雲端,加上機器學習普及化,雲端產業有很大的商機,」Google技術基礎架構資深副總裁赫斯雷 (Urs Holzle)接受《天下》獨家專訪時強調。

「我們不需要搶AWS的使用者,這不是一個零和遊戲,Google雲端平台就像當年的 Android,」他說。

2007年蘋果iPhone推出後,創造了智慧手機的市場。Android出現後,因為開放式的平台,和各品牌維持開發伙伴關係,讓Android後進市場,卻成為iOS之外最受歡迎的作業系統。

「我希望Google雲端平台,成為雲端版的Andorid,」赫斯雷說,試圖化解外界總是認為Google雲端平台就是要搶AWS市場的說法。

在Google近20年,這位在Google編號8號的赫斯雷,常常帶著一隻狗上班,愛狗的名字還成為Google內一座咖啡廳的名字。

事實上,他可說是全Google當中最靠近雲端產業的人。因為他原本就是「全球最巨大的電腦」的看管者,掌管Google包括台灣在內,全球座雲端運營中心(cloud region)和資料中心的技術基礎架構的設計和營運。他領導Google的技術基礎架構團隊,簡稱TI(Technical Infrastructure),將一小台、一小台的機器,組合成全球資料中心網絡。他也是讓Google所有服務包括搜尋、應用程式、地圖、Gmail都可以順利穩定運作的關鍵人物。

「Google並非近年才開始做雲端,過去雲端只在內部做,我的客戶就是Google內部各部門,只是現在推展到外部客戶,」他說。

隨著前VMWare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葛林接掌雲端事業,當年勸進葛林接手雲端事業的赫斯雷,成為葛林重要的左右手。

在2015年,赫斯雷就大膽預言,Google雲端平台的營收將在五年內超越廣告收入。「Google的目標,就是在2020年被稱為一家雲端公司,」赫斯雷當時說。

但5年內要超越Google目前營收最主要的來源——廣告,有多大的挑戰?Google廣告營收目前約是750億美元(約兩兆多台幣),約等於兩間和碩的營收規模。以目前Google雲端事業成長的速度,這個預估還準嗎?

「我是一個樂觀的人,我仍然這麼相信,」他強調,「因為IT市場遠遠大過廣告市場,那是好幾倍的差異。」(黃亦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ouchihsun 的頭像
    chouchihsun

    chouchihsun的部落格

    chouchih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