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造假,是個人鬼迷心竅,還是一場集體犯罪?一個校長的辭職,讓國家兆元產業夢醒?以楊泮池為核心的「學閥」,如何能把持國家經費分配?最後卻讓台灣的生技大夢,成了謊言重重的荒謬戲碼,甚至被韓國5年反超?

錢.謊言.假論文Ⅰ:楊泮池的發達之路

圖片來源:鄭寧寧設計

2016年11月10日早上9點半,台大口腔生物科學研究所教授張正琪等人,屏息聽著電話彼端一個邊啜泣邊道歉的女聲。

「琪姊……那個時候我一直做不出來,先拿妳的圖去代表,後來就一直沒有換下來……」

「那時候真的把我逼急了,做出這樣的事情,我真的很抱歉。」

聲音來源是她恩師、台大毒理所教授郭明良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查詩婷,也是張正琪的小師妹。

查詩婷說,她已經當了6年博士後研究員,卻苦無突破,才「鬼迷心竅」,將實驗結果套用張正琪舊論文的照片。這篇造假論文,聲稱找到大腸直腸癌新藥的開發途徑,因此刊登於2016年8月號的《自然細胞生物學》,這是該領域最頂尖的期刊之一。

這篇論文,以及之後陸續在匿名爆料學術網站PubPeer被爆出的十多篇郭明良實驗室涉造假論文,引發一場台灣史上最嚴重的學術風暴。

台大毒理所教授郭明良一路受校長楊泮池提攜,當他發現楊泮池列名的造假論文被揭發,便迅速宣布辭職。(邱劍英攝)

台灣學界的國際聲譽,也因此受損。美國微生物學會(ASM)出版的期刊《mBio》,更將台灣與中國、印度列為3大「爭議論文偏高的國家」,甚至有台灣學者被期刊要求提供「誠信說明」。

之後,包括台大醫院中生代菁英───台大醫院副院長林明燦、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譚慶鼎,都因列名造假論文,而受到拔除行政職等輕重不同的處分。實驗室負責人、當時借調擔任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的郭明良,以及張正琪都被台大解聘。而查詩婷是唯一坦承造假的當事人。

更令人訝異的是,科技部事後認定的11篇造假論文,台大校長楊泮池竟有4篇列名共同作者,其中一篇更擔任責任不輕的第二作者。但台大的內部調查結果,卻認定楊泮池沒有責任。

4個月後,在外界激烈的批評聲浪下,一樣伴隨著哽咽聲,台大校長楊泮池揮淚宣布「不續任校長」,也就是校長任期到今年6月為止。

台灣大學創校100多年以來,第一次以學術倫理理由開除教授,第一次有校長「辭職」。

由於楊泮池是生物醫藥國家型計劃(NRPB)的總主持人,郭明良曾任國科會(科技部的前身)生物處長,兩人均是推動台灣生技產業的要角。

另一種質疑聲開始浮現。過去15年間,政府總計投入343億台幣的龐大生技醫藥計劃,「為什麼會催生了一堆假論文,卻沒有一個能夠上市的新藥?」台大公衛系教授季瑋珠質疑。她也是醫學系畢業,是差楊泮池5屆的學妹。

要了解學術造假風暴的來龍去脈,以及為何會延燒到要全面檢討生技產業?這可得從楊泮池的「發達之路」說起。

發達─── 少年得志的楊泮池

至截稿前,楊泮池仍不願接受《天下》專訪,但他曾在幾年前一次校內演講,講自己的學思歷程。主持人、前台大副校長陳泰然當時這樣介紹楊泮池,「你有沒有看過一個老師,在每個領域都非常傑出,又會教書、又會看病,又會做研究?」

楊泮池是胸腔科名醫,44歲就當上內科部主任,在講求輩分的台大醫院算是「少年得志」,他更是天才型學者,曾連得3次國科會的傑出研究獎。在2006年,他獲選為中研院院士。

他與學生相處融洽,也得過教學傑出獎,甚至在他宣布不續任後,台大學生會、台大研究生會各自發表聲明支持校長。

「楊泮池把學生搞得服服貼貼,」季瑋珠說。 

他平時喜怒哀樂不形於色。演講時,只有在說到30多年前,他在內科當住院醫師的精彩經歷時,露出一絲得意表情。

當時超音波診斷技術剛引進台灣,教科書寫明,超音波無法用在充滿空氣的肺臟。但他發現教科書寫得不對,因為胸腔科病人,多半肺部有積水、硬化或其他病變,這些在超音波之下一覽無遺。

傳統醫療方法只能發現3公分以上的腫瘤。楊泮池靠著不斷精進的超音波技術,卻可以找到更小的腫瘤,因此救了不少人。

當時才30歲不到的楊泮池,竟因此改寫全世界胸腔科的看診指引。「我後來寫了3、40篇文章,全世界胸腔科醫師都要學,」他演講時說。

郭明良實驗室被PubPeer舉發17篇問題論文,經教育部調查,其中有11篇涉嫌變造圖片、數據。(取自《癌細胞》官網)

算計─── 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

然而,楊泮池當時的同儕,卻對這段經過有截然不同的解讀。

「他超級聰明,眼光很銳利,知道什麼東西是他要的,什麼是他不要的,」一位曾與他一起在腸胃肝膽科受訓的學長說。

台大在1975年首度引進超音波,日後的肝病權威許金川,常帶領一群學弟孜孜不倦地研究到半夜,當時在腸胃科當總醫師的楊泮池也是其中一員。

沒想到幾年後,楊泮池竟然選擇轉到冷門的胸腔科當主治醫師。這在台大內科掀起一陣茶壺裡的風暴。

「每個人都很生氣,我花時間栽培你學超音波,結果你跑到胸腔科去,」那位學長也忍不住激動起來。

若留在人才濟濟的腸胃科,楊泮池只能跟在許金川、陳定信後面當小學弟。但他帶著當時最尖端的診斷技術到胸腔科,馬上做出震驚醫學界的表現。

「不得不佩服他投資的眼光之準,我們都覺得這個人好厲害,他知道什麼是最關鍵的東西,哪裡他最有可能出頭,」楊泮池的學長說。

接下來,楊泮池果然在台灣生技業的萌芽期,站上關鍵位置。

1988年,海外院士吳成文回中研院籌設生醫所,而楊泮池因緣際會地成為吳成文第一個本土博士學生。

吳成文野心勃勃,希望在台灣打造世界級的生技實驗室,從美國邀請各領域的華裔傑出學者回台指導,每人待3個月。

結果受益最多的是楊泮池,他跟著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吳忍學細胞培養,跟下一個專家學化學染色,接下來又有單株抗體和免疫學家、影像學家陸續加入。

「每個人都待3個月,把他們最強的教給我,因為只有我一個博士生,」楊泮池在演講時笑著說。

在中研院受過扎實基礎醫學訓練的楊泮池,堪稱典型的「醫師科學家」(physician-scientist)。(責任編輯:李郁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ouchihsun 的頭像
    chouchihsun

    chouchihsun的部落格

    chouchih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