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觀點/低利時代…投資報酬變輕薄
2016-05-05 00:01:12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整理
葛洛斯(Bill Gross)
在2016年的選戰中,沒人真正碰觸到我們未來會經歷到的議題,儘管日後要面臨負債過高與人口老化而帶來的極大結構性逆風,還有另外一陣強風並未在政見發表會上受到關注。我要點出的是資訊科技,以及未來全球經濟的機器人化趨勢。
幾乎每個現有產業的勞力密集度,在未來數年皆可能降低,因為新科技已經應用在現有的營運模式上。交通運輸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由電腦駕駛的交通工具很快將取代許多卡車與公車/計程車司機。
未來10-15年內,上百萬個飯碗將會不保。醫藥、製造業,甚至服務密集的工作也岌岌可危。投資經理人也是一樣!藍領階級與白領專業人士都面臨科技日新月異的威脅。
如果薪水給不論那種形式的機器人給賺走了,我們的文化將因此改變,若是如此,政策必須因應這些改變。例如,在美國25到54歲的勞動人口中,目前有78%在工作,但2000年的高峰期則有82%。乍看之下,差距不大,但實則數字龐大,這樣可是少了600萬個工作。
科技與機器人化使世界更美好,但這樣的趨勢並未創造出許多優質工作機會。新時代的經濟,尤其是人口老化的已開發國家,逐漸使愈來愈多人飯碗不保。
應該端出什麼政策回應?要把錢花在刀口上,比如說老舊的基礎建設,為老年人提供醫療照護,或甚至用在「全民基本收入」(UBI)這個新想法上。
我們早就有類似最低收入之類的東西,稱作食物券與薪資所得抵減,但光是靠這些措施,不足以讓愈來愈多的失業者與遊民脫離城市與市郊的街道。問題在於,這個全民基本收入要定在多少、還有錢要從那裡來。用增稅來支付這個費用是一個辦法,但也可以用直升機撒錢。
央行的角色應該要避免受到干預或淪為政府代理人,但這恐怕是文明社會日益機器人化後變得不文明而要付出的代價。直升機可以喊停不飛,但是別的選項是立即送去撙節勒戒及面臨長期的經濟衰退。我猜政治人物與央行會選擇飛,而不是等死。
私人銀行可以倒閉,但印鈔給全球的央行卻不能倒。我一直說這簡直是龐氏騙局,的確是,但是如今到了無法回頭的地步,演變成負利率與祭出量化寬鬆(QE)買進公司債與股票。
我認為,現階段,央行會透過QE,印出更多從天而降的鈔票(也許再一年左右的時間,美國也會跟進),不情願地接受在財政政策上的不超然角色。如此一來,將促使政府聚焦在基礎建設、健康護理、提供全民基本所得給失業勞工等其他必要需求。在此同時,央行也喪失了超然獨立性。
投資啟示:要有心理準備,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可能重新啟動QE。利率將維持在低檔更長一段時間,資產價格將持續飆高。在某個時點,貨幣政策會創造通貨膨脹,市場將有風險。這一切尚未發生,但這段時間要小心謹慎。能賺個微薄的個位數報酬率就很好了。
(作者是駿利全球無約束債券基金經理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