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貨幣的高效率與安全性,在全球趨勢已成熟,甚至有央行開始考慮自己發行數位貨幣的可能性,周小川說,紙幣被取代,是大勢所趨。

 
 

從去年底到今年前三個月,全球中央銀行總裁們,除了一如往常地忙於盯著匯率與利率,以及美、歐、日的量化寬鬆政策之外,都不約而同地關注著同一件事。

那就是「數位貨幣」(或稱虛擬貨幣、電子貨幣),以及背後的交易機制──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

從英格蘭銀行(英國央行)到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還有台灣央行總裁彭淮南,最近都在不同場合中,表達已經在研究相關發展,甚至透露有可能在未來由央行發行數位貨幣。

這些平日惜字如金,不輕易針對特定議題發表評論的老總們,不得不相繼對數位貨幣表態,是因為自從大家所熟悉的數位貨幣代表比特幣(Bitcoin),在二○一三年賽普勒斯銀行危機時期暴紅後,已經引發一場史無前例的全球金融創新運動。

儘管曾歷經泡沫化,但它所使用的區塊鏈技術,讓數位化與網路化這把火,終於燒向了受到各國央行嚴密管制的貨幣,可能在未來改變我們的金錢交易方式。

「從歷史發展趨勢來看,貨幣從來都是伴隨著技術進步、經濟活動發展而演化的,」周小川上個月接受大陸媒體專訪時這麼說,「紙幣技術含量低,從安全、成本等角度看,被新技術、新產品取代是大勢所趨。」

愈來愈多企業用比特幣交易

比特幣並非實體錢幣,而是在二○○九年由一位被稱作「中本聰」的網路玩家發起,透過眾多專家在網路上共同開發出的,類似電腦遊戲中的虛擬錢幣,以密碼學編寫的電腦程式,網路玩家用運算力強大的電腦破解程式後,可獲得「一枚」比特幣。

為了彼此可以交易比特幣,他們開發了一套稱為「區塊鏈」的交易機制,不需要透過第三方,就可以在網路上直接進行交易。

歷經二○一三到一四年價格暴起暴落的泡沫化後,不少人認為比特幣神話,就此結束。不過,「只是價格崩跌、幾個交易網站關門,不代表比特幣就壽終正寢,」《經濟學人》認為,因為價格雖跌,交易量還在穩定成長。

根據比特幣資訊服務網站CoinDesk統計,從二○一三年底到今年四月初為止,比特幣平均每週交易量成長了二.六倍(見表),流通在「虛擬市場」中的比特幣數量,從一二二一萬增加到一五四○萬個。

推升交易量的主要力量之一,來自於接受比特幣付款的企業和網站數量愈來愈多,包括微軟、PayPal、戴爾電腦、日本樂天購物網站,以及美國最大雜誌集團時代公司。在台灣,全家便利商店去年九月開始,提供在多媒體機台Famiport上將比特幣換成現金券,購買店內商品的服務。

交易成本低,是企業與網站平台願意接受比特幣的重要原因。例如以信用卡消費,商家需要支付交易金額的二%至三%給信用卡公司,若用比特幣支付,手續費只需要一%左右。

更重要的是,愈來愈多人發現,比特幣背後的交易機制──區塊鏈技術,有潛力成為一種全新的支付工具,大幅提升金融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這也是現在與未來,大家最感興趣的地方。

區塊鏈技術與台幣交易結合

「比特幣最近其實沒什麼重大進展,」台灣比特幣交易網站MaiCoin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劉世偉表示,「真正應該注意的是區塊鏈技術。」

MaiCoin成立時,主要經營比特幣和台幣交易平台,但隨著區塊鏈技術在這兩年成熟,逐漸將重心轉移到台幣交易和區塊鏈技術的結合上,並取名為「帳聯網」。

劉世偉解釋,簡單地說,在網路世界,所有使用者透過相同的通訊協定,不需要經過第三方平台,就可以彼此互聯互通,帳聯網就是把網路架構,套用到金融交易上,也可以說是將第三方支付機制「自動化」。

這樣做的好處和交易比特幣一樣,沒有了第三方,金融交易將變得更快、更有效率,成本也更低。

「比特幣改變全球支付系統的力量,是非常令人感到興奮的,」英國維珍集團董事長布蘭森,在公司官網上張貼的文章中表示。他自己就已經投資一些和比特幣與區塊鏈相關的金融科技新創公司。

但這對仲介金融交易的銀行與金融機構來說,卻是個超級破壞式創新。

因為,除了現金交易之外,所有個人消費投資,企業間、銀行間,以及跨國金融交易,幾乎都要透過銀行或央行等金融機構這個第三方平台。

使用區塊鏈技術跳過第三方仲介的金融交易,可能會毀了金融機構賴以為生的生意。這迫使各國金融機構在這兩年紛紛投入資源做研究,或投資相關新創企業,企圖化危機為轉機。

去年九月由一家金融科技新創企業R3成立的區塊鏈技術聯盟,已經吸引四十二家金融機構加入,其中不乏東京三菱UFJ、匯豐、花旗、瑞銀集團等歐美日大型跨國銀行。

高盛集團甚至還自己開發稱做「SETLcoin」的虛擬貨幣,用來做為股票、債券等資產的交易平台。

美國媒體報導,目前各種金融資產交易從下單到真正清算,有時需要數天時間,對交易雙方與高盛這樣的仲介商來說,都是風險,有時會發生還沒清算,買方就倒閉付不出錢。

透過運用區塊鏈技術的虛擬貨幣進行交易,下單交易到清算幾乎可同時進行,大幅降低了交易風險和成本。

台灣也有愈來愈多銀行投入區塊鏈研究。MaiCoin就獲得富邦銀行的支持,開發帳聯網。面對市場上蓬勃發展的比特幣交易活動和區塊鏈技術,各國政府當然沒有閒著,尤其是掌管貨幣的央行,也不得不加緊腳步,深入研究區塊鏈,甚至開始考慮由央行自己發行「數位貨幣」的可行性。

各央行對發行虛擬貨幣不同調

對央行來說,發行貨幣是一種主權象徵,貨幣有政府背書擔保,才能成為穩定、安全的金融體系基礎。

以區塊鏈交易的比特幣,是一種「去中心化」體系,沒有「央行」發行與政府背書,等於挑戰央行的地位。因此,就像銀行投入區塊鏈研究,有些央行認為,與其坐視民間數位貨幣壯大,不如自己跳下來做。

英格蘭銀行去年九月曾表示,在不影響央行對貨幣體系的控制力與維護交易體系的安全,這兩個前提下,央行可以考慮發行數位貨幣。

在台灣,科技業出身的行政院長張善政在三月初的行政院院會中,曾建議央行可以將數位貨幣納入政府未來數位策略發展的白皮書內容中。

不過,彭淮南目前對數位貨幣的態度,似乎比較保守。三月初在立法院答詢時,彭淮南表示,目前沒有任何一個政府發行過數位貨幣。他也引用英格蘭銀行的報告說,最好由民間來做,才不會阻礙金融創新。

當月底,央行還特別公布一份長達三十六頁的說明資料,列出虛擬貨幣七大隱憂。但同時也強調,央行會持續注意這個問題,已經著手研究。

與台灣央行的保守比起來,在比特幣與網路金融蓬勃發展的對岸,就比較大膽、前瞻。

「隨著互聯網發展、全球範圍內支付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周小川上個月對大陸媒體說,「數位貨幣發行、流通體系的建立,對於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經濟升級,都是十分必要的。」

周小川同時透露,今年一月人行召開的研討會中,已提出要爭取早日推出央行發行的數位貨幣。

謹慎保守的彭淮南和大膽的周小川,其實代表了數位貨幣和區塊鏈發展中,挑戰與機會的兩個面向,誰對誰錯,現在無法定論。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發展已經激發了一場史無前例的金融創新運動。至於這些創新究竟會如支持者所說,創造一個美麗的金融新世界,還是會淪為一場泡沫?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ouchihsun 的頭像
    chouchihsun

    chouchihsun的部落格

    chouchih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