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許多小廠商抱怨,公司的產品被阿里的「行業小二」要求下殺折扣,導致在「雙11」那天東西賣越多、賠越多的情況。研究大陸互聯網生態多年的商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朱訓麒分析,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台灣的產品沒有差異性,且大部分電商還「划著竹木筏想要征服世界」,用「縣運」的思維去打「世界盃」。
「產品才是命脈,那些以為懂得導流量、做關鍵字分析就叫做電商。要知道電商賣的是產品,而不是賣關鍵字。」朱訓麒解釋,許多電商花了錢去買流量把消費者導過來,但是消費者看到產品、價格不吸引人,還是走了。這幾年來,台灣電商至少已經淘汰八成就是這個原因。
朱訓麒表示,保養與彩妝品的視覺設計、產品研發都很重要。舉例來說,保養品的瓶子占總成本七成以上很正常,但是台灣人大都不願意投入包裝開發,而是以公版的廉價瓶子,logo也不願多花經費去設計,和日韓系產品的外包裝比起來,就先矮人一截,更何況日韓產品有多到數不清的明星代言和產品研發費用。
朱訓麒表示,阿里的「行業小二」根據網站的消費者數據去「建議」雙11商品打折,或是篩選廠商參加,有些廠商認為是「打壓」,但是就平台立場而言,過去天貓旗艦店只有幾家廠商,平台當然到處去拜託廠商加入,而現在選擇有幾千家了,為了豐富化其產品,台灣商品沒有差異性,規模又小,只好人家說多少就是多少。
朱訓麒建議,台灣廠商如果要到大陸做美妝品牌,仍應該以網路為主,或是到三四線城市才有優勢;如果要找經銷商,切忌到處亂放貨。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