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工智慧(AI)成為熱門顯學,「台灣AI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昨(27)日點出,台灣發展AI有三大創新機會,包括資料的創新、演算法的創新,以及與不同專業領域的應用配合。
面對AI大趨勢,很多人擔心台灣的市場太小、資料量不夠,可能不利AI發展。但杜奕瑾昨天認為,目前AI最主要的資料來源來自全世界近20億支智慧型手機,Google、臉書、亞馬遜,或大陸的B.A.T(百度、阿里、騰訊)等大廠確實取得先機。
但未來的AI,更多資料來源將來自物聯網(IOT)各式各樣的傳感器,估計到2020年這些智慧裝置(smart device)的規模將達到驚人的250億個,也就是將來AI世界的大多數資料,今天根本還沒有出現。
其次,人工智慧的演算法創新,要先想清楚你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像2015年,微軟的圖像標識能力,電腦出錯率降到只有4.9%,低於人類的出錯率5.1%,也就是這項工作電腦已經可以做得比人類還好。另外像是今年Alpha Go在圍棋的領域,已經可以擊敗棋王。現在很多領域,都可以看到人工智慧的應用,台灣要去想辦法找出這些更多的應用領域。
他強調,不同於硬體,在軟體產業講求「開放」。台灣不要想什麼事都自己來,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要重覆人家做過的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